当下,众所周知的原因,很难在国际艺术展事及国际艺术品贸易层面讨论朝鲜。但是我们也面临一个事实,朝鲜艺术始终在不大为外界所知的渠道中运作,并且传播范围比我们想象的空间要大,比如去向欧洲的德国、瑞士、葡萄牙、法国,比如非洲一些国家,包括去东南亚一些国家,甚至悄然登陆韩国。一些韩国企业也投入资金,在收藏朝鲜艺术场馆及美术出版方面有所作为。而且有一些韩国藏家利用在中国市场的不断购藏。逐渐形成了个人化的收藏方向和体系。当然,朝鲜艺术最大的藏家队伍和收藏市场还是在中国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,藏家、画廊、拍卖行不断拓展朝鲜艺术的中国市场价值。 当下,艺术收藏及艺术品市场的“亚洲声浪”此起彼伏。亚洲价值似乎真的有些耀眼。这其中就包括朝鲜半岛上的韩国艺术的频频发声,韩国艺术通过香港这个亚洲艺术价值的集聚平台,成为亚洲声浪的弄潮儿。我们也不难透过香港佳士得韩国艺术专场,来判断当下韩国一线艺术家的市场价值及艺术取向。但是,人们依旧还是有意无意地忽略掉朝鲜半岛北方——亚洲的另一个艺术大国朝鲜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艺术的价值在于它是对当时历史文化、环境、情感、观念、思想等的综合体现,是人本身及人性的表达和心灵的体现(杨东平语)。”收藏层面的这个判断,是藏家的日常功课。但是,在面对朝鲜艺术时,大家都有意无意的被“艺术进化论”障眼了。事实上关注朝鲜艺术是“艺术无国界”前提下的全球化时代的重要命题。正如乌里·希克所言:我的终极研究对象是中国,我认为当代艺术是认知和学习中国的社会现实很重要的方法。显然,我们的藏家真的要向这位瑞士人学点什么。 当下,朝鲜艺术收藏的本质是国际视野。尽管我们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尽管我们的藏家经常去海外回购我们的艺术品。但缺乏国际视野,依然是当下中国藏家的问题。二十世纪七、八十年代尤伦斯夫妇、乌利·希克等欧美藏家在眺望中国时,与我们此刻对朝鲜艺术关注的状况是一样的。因此,朝鲜艺术的未来无论是我们操盘还是“自然增长”,都是可以预判的事实。无非是我们将其放在哪个艺术史或艺术市场框架内分析而已。这里面诸多的机缘,至少目前不是所有国家收藏界都能介入的。所以,要有国际视野、要立足长远、要匹配我们的智慧,不要急功近利。
0~15万
...
0~400平